“未签劳动合同”,就一定能获得二倍工资的赔偿?
前言:
劳动合同是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的协议,可以证明双方间劳动关系的存在,对于劳动者而言,劳动合同无疑是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的“基础性证据”,而我国现行的法律也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作出了强制性的规定,包括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设立了“二倍工资”的惩罚性规定。
但是实践中,很多人对“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适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那么,是不是只要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就可以获得“二倍工资”的赔偿呢?本文将对“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解读。
一 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赔偿之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以劳动合同作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基础是世界各国普遍的的做法,而我国现行的法律也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作出了强制性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同样,对于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单位的惩罚,《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必须在员工入职30日内,与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就要承担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的赔偿责任。 二 “二倍工资赔偿”的计算标准及赔偿期限 既然知道了“二倍工资赔偿”的出处,那么接下来就说说“二倍工资赔偿”的计算标准和计算期限,以便大家对二倍工资赔偿有更直观的了解。 1、计算标准 关于计算“二倍工资“的标准,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主流的观念认为有约定的从约定,没有约定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当月的应得工资予以确定:因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级别工资等按月支付的工资组成项目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特征,金额相对固定,属于劳动者正常劳动的应得工资。 2、赔偿期限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如果未签劳动合同的状状态一直存续,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之规定: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的,视为双方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换句话说,未签劳动合同主张的二倍赔偿期限仅是从入职的第2个月至第12个月。也就是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最多只有11个月。 三 未签订劳动合同之无法获取二倍工资赔偿的情形 实践中,不是所有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形都能获得二倍工资的赔偿,今天笔者为大家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类型,仅供参考。 1、双方没有形成劳动关系的 劳动者主张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首先要判断与另一方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 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如果劳动者只是未公司提供劳务,公司支付报酬,但未对其进行管理,不能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所以不适用二倍工资的赔偿条款。 2、因员工个人原因未签订劳动合同的 《劳动合同法》虽然规定了在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需要注意的是,这条规定是用于惩罚用人单位故意签订劳动合同、规避用人单位责任、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因此其适用前提条件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双方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是如果是因员工的原因导致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拒签劳动合同,一开始就以双倍工资为出发点,那么此时员工主张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就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 3、“补签”劳动合同的 所谓“补签”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事后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合同的期限将前段未签合同的期间予以覆盖,同时将签订日期写成实际用工之日的时间。 目前,就补签劳动合同是否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承担未签劳动合同期间的二倍工资赔偿,实践中是有争议的。 但是主流观点认为:劳动关系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亦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如果用人单位与员工在入职时未订立劳动合同,而是在双方劳动关系存续一段时间后,用人单位与员工协商一致后签订劳动合同,将日期补签至实际用工之日的行为,可以认定双方构成就“补签”劳动合同的合意。在此情况下,员工再以“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为由要求单位支付二倍工资赔偿,就无法得到法律保护,除非员工有证据证明“补签”的行为并非出于其自愿。 4、未签劳动合同时限超过一年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超过一年未与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那么用工时间满一年后就视为双方已经形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了,此时员工就不能主张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间的二倍工资了。 此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一般来说,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属于惩罚性赔偿,不属于劳动报酬范畴,因此适用此一年的仲裁时效,即时效从主张权益之日起向前计算一年。如果用人单位主张时效抗辩,那劳动者在超出时效的部分也是拿不到二倍工资赔偿的。 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比如,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时间是入职时间是2022年1月1日,2023年6月1日离职并申请劳动仲裁,在职时间一年又五个月。在单位不提出仲裁时效的抗辩的情况下,劳动者按照法律规定能拿到2022年2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二倍工资赔偿。如果单位提起时效抗辩,那劳动者只能拿到自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二倍工资,此项具体情况还需按照各地方条款规定。 所以!未签劳动合同,是不一定能获得双倍工资赔偿的。但是有一说一,如果劳动者的权益真实受到侵害,除了收集有力证据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拖!
可加微信朱律师13022159682
下一篇:企业裁员为什么会产生劳动纠纷?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